《梁家河》-读后感1200字

时间:2022-12-16 08:29:05 | 作者:未知

读完《梁家河》一书,让我参透悟懂了行之于初心,需用一生来实践的道理。习近平1995年在接受《东方时空》记者采访时说:在梁家河的工作生活,最大的收获就是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看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真正理解了老百姓,理解了社会,很多实事求是的想法,都是从那个时候生根发芽的,以至于到现在每时每刻影响着我。

1969年1月,年仅15岁的习近平来到位于黄土高原的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村,在这里,他和乡亲们同甘共苦,情同手足,七年知青岁月,铸就了习近平顽强的意志和为民造福的初心。40年之后,回忆起下乡插队的往事,总书记依然记忆犹新,铁锁随娃黑子,曾经小伙伴们的小名依然叫得亲热,那个窑洞有些啥?住的是谁?依然记得清晰。细微处见精神,总书记从那时起就把老百姓看得深、看得重,把人民群众深深地装到了心里。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就是一部以身作则的奉献史,体现着他乐于为民奉献的初心衷心。给老百姓打淤地坝、凿水井、修沼气池、挑粪、修筑梯田,这些苦活累活,他抢着干,从不吝惜力气。由于长期带头站在刺骨的水中凿井,导致他现在双腿还有以前干活落下的后遗症。正是这种一心为民谋幸福的情怀,成为习近平带领乡亲改天换地的巨大动力,推动着梁家河一点一滴的变化,先后建成14座淤地坝,用上了干净的井水,打破了沼气不过秦岭的谬言。怀揣一颗奉献的衷心来,习近平总书记用行动践行了造福地方百姓的初心,而这颗心也为习近平总书记以后的从政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梁家河》一书的扉页上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黄土地的儿子,根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的大视野大平台上,始终把老百姓满不满意、幸不幸福作为治国理政的标准,走到哪里都要深入老百姓家中看一看,问问生活得怎么样?还有什么困难?也正是有着这样的初心,2012年11月15日,刚刚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庄严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行之于初心,需用一生来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做到了。那我们呢?很多时候我们会扪心自问,我的初心是什么?我为什么要这么做?未来我还要怎么走下去?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保持住自己的初心。有人说,初心是孔子居之不倦,行之以忠的从政之道;是毛泽东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宏大理想;是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情壮志。那么,我的初心在哪里?处在企业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历史大潮中的我们,正是时代的弄潮儿,我们何其有幸。身处这样一个转型变迁的时代,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正在用自己的每一堂课,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为祖国的建设助力,这不正是我们的初心与价值吗?

经历了漫长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社会经济各个方面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同样也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在如今国际形势复杂,疫情还没能得到完全控制的时候。在这样 的时代,我想我们应该学习习近平主席的初心,即为人民生活幸福而努力奋斗。作为人民教师,我要做好的是忠于职守,用心上好每一堂课,培养祖国需要的人才,希望我们的国家越来越美好!

文章地址:www.wordls.cn/zuowen/51418.html

相关作文: